2021年12月23日,九龙坡区、高新区中小学心理学科教研活动“人本主义心理学视角下的师生情绪管理”在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阶梯教室举行。活动由区教研员肖钟萍老师主持,共分三个议程。
首先,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的专职心理老师彭苏为大家带来了一堂面向初一学生的情绪觉察主题辅导《你好,客人》。彭老师运用隐喻技术、角色扮演法、自我暴露技术等多种专业技术与方法开展辅导。导入环节中,彭老师先带领大家一起做了几个深呼吸和肌肉放松训练,让学生快速放松,进入课堂状态。随后,利用诗词《客栈》引导学生思考客人就是“消极情绪”,是“难受的客人”,老板是“自己”,让学生通过绘画将自己最近到来的一位“难受的客人”画出来并向其他老板介绍这位客人。接着,两人一组分别扮演老板和客人,模拟他们相处的情景,利用心理剧技术原理,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对方看到消极情绪来临时,自己的内在需求,学生分享与消极情绪和平共处的方法,并且互换角色实践更有效更适合自己的方法。然后,彭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消极情绪的积极意义,从而更好地接纳消极情绪。最后,通过再次回顾诗句以及隐喻部分,带领学生一起认识情绪是自己的一部分,看到自身的需求,引导学生理解接纳消极情绪就是接纳自己,照顾好情绪,也照顾好自己。
示范课结束后,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钟艳副校长进行了重要讲话。钟校长对全区心理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高度肯定了心理学科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钟校长讲道,刚才的情绪辅导引导学生觉察情绪,而之后学生还需要面对情绪、实践具体做法,这些都是学生在和自己建立关系的过程。学生的成长需要不断建立和自己、和学科、和同伴等的关系,每个人的成长也是在建立三重关系,自己和自己、自己和他人以及自己和系统的关系。同时,钟校长希望老师们可以将心理学科的经验成果化、课题化,再次强调了家校共育的重要作用。
随后,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综合教研室主任、专职心理老师陈文静老师为大家分享了一场面向初三班主任的主题讲座《班主任如何有效应对初三学生(抑郁类)情绪问题》。陈老师坦言,这是一个“命题作文”,却也是一件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难题,班主任尤其是初三班主任压力很大,解决初三学生的情绪问题,也需要照顾到班主任自己的身心状况。讲座开始,陈老师先通过身体扫描+肌肉放松、想象+身体放松等多种专业技术引导老师们关怀自己,学会放松。接着,讲解了拉扎勒斯的压力与适应模式图,引导老师们思考如何处理初三学生压力状况下产生的情绪问题,一个有效工具是可以从“评价”和“应对”两个维度切入给学生做工具。比如,当学生反复提到“我怎么努力都没有用”时,可以引导学生澄清是否由于“标准是不是太高?绝对化?”产生“没用”的想法,“是否可能是没有找对方法”所以“努力”的效果看不到。最后,陈老师重点分享了对抑郁症学生的干预策略,通过抑郁症患者的记录视频片段、央视《我们如何对抗抑郁》的纪录片分享等,让老师们认识抑郁症、了解抑郁症的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明确班主任的工作定位是“环境营造”,理解孩子,并提供必要的支持系统。
之后,彭苏老师和陈文静老师分享了自己在课程与讲座中的设计理念与经验反思。接着,来自65中、区职教中心、实验二小等学校的老师们作为代表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希望与建议。老师们一致认为,学生思考专心、分享用心,课堂富有活力与热情,生成了很多有意义有价值的内容。同时,肯定了外语校心理健康教育团队的力量以及九龙坡区教研交流活动的重要意义,心理健康工作需要全员、全团队、全力量参与。
最后,区心理教研员肖钟萍老师作了总结分享。肖老师提到,本次教研主题为“人本主义视角”,人本主义有同理心、看见、来访者中心、价值等等重要内涵,两堂分享都做到了“人本”视角。九龙坡区的教育理念是“以生为本”,要关注“学生、生活、生长”,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希望老师们持续思考为心理健康工作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
此次教研活动形式丰富,内容专业,扎实高效,为后期心理健康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让每位心育人收获了力量,坚定了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