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星期五)上午,重庆市四十七中学召开区级课题《贤文化背景下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第二次研讨会。会议由教科室主任晏敏主持,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

(研讨会现场)
会上,课题负责人吴兴海校长指出,大家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认真落实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积极面对课题研究中存在的困难。他强调,我校《贤文化背景下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究》这个课题选得很好,对学校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大价值。通过课题研究,凝聚起各部门、各教研组的力量。要围绕学校办学目标,构建和完善学校的各项工作系统。他还同大家分享了美国西点军校、清华大学、谢家湾小学等国内外名校的办学目标,并从学校长远发展和素质教育等方面的要求提出了学校课程体系的育人目标:即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文化修养、广博学识、健全品格和世界眼光的现代中国人,具体落实在现阶段,我们的育人目标可以概括为责任、诚信、自律、创新等几个关键词。

(吴兴海校长引领大家展开研讨)
在吴校长的引领下,课题组成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王凤英书记细致地阐述了如何达到学校的育“贤”目标。她说,“贤”在《论语.里仁》里指有贤德、有才华的人,泛指德才兼备的人。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水平,我们的培养目标就要落实到培养合格公民上,具体表现为敬业、诚信、友善、自信、自强、自律和尽责。毕新华副校长提出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法律意识,使学生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具体体现在要遵纪守法、有正面的价值取向、能分辨善与恶。尹朝阳副校长从品质和能力两个方面提出了目标,要有责任感、讲诚信、懂规矩,要具有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郑刚委员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贤品质,体现为有贤德、具贤能、走贤路、做贤事、成贤才。

(王凤英书记阐述自身观点)
刘玲、卓亚琴、骆志艳、李四国、袁丽华、邹艾篱、何滢、石琴等干部老师也纷纷结合自身的感受体会和工作范畴,就学校的育人目标和课程体系建设方向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意见。
3月5日,学校召开了第一次开题报告研讨会。会议结束之后,教科室根据会上研讨的情况对开题报告作了认真的修改。教科室主任晏敏和课题组相关成员还专门赶赴区教师进修学院,就开题报告的撰写请教了课题管理负责人。本次研讨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召开的,旨在进一步凝聚共识,明晰目标,落实进修学院课题管理负责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真正把我校的课题做细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