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它不仅仅只包含书本上的学习,只要是能够影响人身心发展的都是是教育,都对人的一生起着重要作用。劳动教育也是其中的一部分。让孩子做家务,从劳动中学习如何生活,这关乎孩子价值感、自信心与责任感的建立。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爱上劳动,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王秋红老师的课堂,学习《如何引导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用耐心与智慧让孩子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来。
王秋红老师主要从“孩子不爱做家务的原因分析”、“父母如何引导”这两方面进行了分享、阐述。

刘馨然妈妈观看后,深刻意识到想要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首先从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激发幼儿对家务的兴趣。

吴奕潼的爸爸听了此次课程,深有感触。父母是孩子第一任启蒙老师,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我们应正确看待孩子的成长与学习需求,切忌过多的包办代替让孩子的自理能力发展缓慢。

石芸安的妈妈关于“如何引导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总结了以下四点:尊重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言传身教、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与鼓励。

金云翔的爸爸也表示看了王秋红老师的课堂视频,获益匪浅。他提到要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爱上劳动,首先要相信孩子、大胆放手,以耐心和鼓励引导孩子去尝试,这样孩子才能在成人积极的引导下爱上劳动,提高他们的责任感。

李奕辰的妈妈提及除了耐心的等待、积极的鼓励孩子大胆尝试家务劳动以外,还应将自己当作需要帮助的人,以示弱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动手热情。

大三班的家长和小朋友们都在认真汲取张旭玲老师带来的精神食粮。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关键是要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 所以,只有我们的孩子爱劳动,他们才会爱学习、爱集体、爱别人。教育孩子从小热爱劳动,就是为孩子的人生道路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让我们一起为孩子更好地成长,敢于放手、积极鼓励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