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深化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推动教师深度教学和学生深度学习,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提升全区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质量。2021年5月20日下午,九龙坡区高新区小学数学西部送课暨深度学习专题研讨会在陶家小学举行,本次活动由数学教研员喻显文老师主持,区教师进修学院初教室吴家平主任亲临现场指导,来自中梁山片区、西彭片区、高新区南区和吴家平名师工作室的近300名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高品质课例展示
这次展示了两节图形与几何版块的课例。
石浩权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从开课提出问题“任意三条线段都可以围成三角形吗?”触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时不能围成三角形,继而引发学生的大胆猜测: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等于第三边时能否围成呢?然后通过对两个猜测的逐一操作验证,发现只有在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才能围成三角形。在教学中,教师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使学生的新知探究始终建立在自主探索、主动建构和自然生成之中。

胡城乡老师执教的《图形的旋转》一课,这是一节没有课桌的课堂,本节课以活动为载体,创意设计三个数学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活动一通过学生小组合作、互动交流、玩中感悟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活动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互动质疑,凸显旋转是位置和方向发生了变化,而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的数学本质;活动三是用旋转知识设计一副作品,并与好朋友分享设计过程和作品用途,将此节课推向高潮环节、精彩展示。

课例分析质疑
大学城树人小学任老师对《旋转》一课从理解、结构两个关键词进行了阐述。任老师谈到:学生从玩中自己建立起了旋转的三要素,结构性材料对学生的思维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三角形的分类》一课从理解、迁移两个关键词进行了阐释,谈到:执教老师通过让学生探讨、对比,去深刻地理解怎样的三条线段才能围成三角形,很好地进行了知识的迁移。同时谈到,所谓“深度”,就是要沉下去,理解课标,专研教材、理解课堂、驾驭课堂。

彩云湖小学左颖老师对《三角形的分类》一课从结构、迁移两个关键词进行了阐述。左老师谈到:该课在数学文化的介绍中,让孩子的再认识从理论到生活中的事例,再到数学模型,巧妙地把新知融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让学生轻松习得,从四边形两边的独立关系进行比较迁移到三角形两边之和进行比较,以及老师抛出四边形、五边形有怎样的关系,留作学生课后思考,引发了他们乐意继续探究的热情。对《旋转》一课从批判质疑、解决问题两个关键词进行了阐释,并谈到深度学习一定要在课堂中植入有效问题进行驱动,激发学生去猜想、质疑、验证,从而做出决策去解决问题,在学生的体验中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

谢家湾小学张益建老师对《三角形的分类》一课中,从执教老师设计的深度问题,带给孩子们的思考,进行了描述,并且通过学生把自己操作的数据记录在黑板上,以及学生间的对话、批判质疑,到最后达成共识的结果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大学城二小的万老师对课中“一条线段第一刀能随意剪吗?”这个问题向石老师提出了为什么这样设计的理由。九龙坡区进修学院吴家平主任也向胡老师提出“课堂上取消桌子上课的原因是什么?”这两个问题都得到了两位执教老师的有效回答。

专家引领
九龙坡区进修学院教研员喻显文老师对在场的老师们进行了专业的引领。喻老师谈到:学生要有深度的学习,老师必有深度问题,才能启发学生深度思考,发展高阶思维,提出了深度学习在课堂的家中表现形式,一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感,二是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的课堂,三是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互动质疑为主要方式的课堂,四是以体现学科本质为核心的课堂,深度学习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虽然没有具体实施的模式和路径,但有策略和方法。

名师班学员读书分享
张一鑫老师交流分享:“培养对数据的感情,感受数据背后的力量”,张老师主要从:辨析“统计观念”与“数据分析观念”、数据分析观念内涵的解读、实践探讨三个方面进行了交流。

钟静老师交流分享:“运算能力”,钟老师分别从:运算能力的“众说纷纭”、运算能力的结构分析、运算能力培养的某些认识与实践误区、运算能力培养的若干教学建议四个方面进行了交流。

本次培训,为数学老师们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更清晰的方向。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沉下心来,深度思考,构架深度学习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