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花事好,为学须及早。
2021年4月28日,在九龙坡区华梁学校开展了“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备教学评’一体化研讨暨课例展示”活动。本次活动分学段进行,研讨活动分别由江涛名师工作室的三组学员承担,工作室第二组学员承办了中段教研活动。该活动由工作室牟晓秋老师主持,区进修学院江涛书记、教研员竹永萍老师莅临指导,来自九龙坡区、高新区的中段老师参加了研讨。
此次教研活动分为专题小讲、课例展示、小组研讨、教师评课、教研员总结五部分。首先,工作室中来自高新实验一小的肖雪老师进行了题为《系统思维 多元思考 科学建构》的专题小讲。她以《童年的水墨画》这篇课文为例,告诉大家要从单元整体、课后习题、文体特点出发,系统地看待每一个教学内容。同时,厘清了儿童诗的含义、特点及教材中的分布和目标,基于这一文体特点,提出了“诵读、想象、品味、仿写、创编”这几个教学策略,为老师们观课提供了理论支撑。
随后,华梁学校的彭燕老师带来了课例《童年的水墨画》。彭老师课前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水墨画,带领大家走进了充满韵味的语文课堂。课上,通过多种方式地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感受了诗人笔下童年的乐。教学中,学生借助学习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了“溪边”这一小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抓色彩和声音来想画面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并尝试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进而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林中”这一小节的学习。教学中,教师基于诗歌的文体特点和儿童立场设计教学环节,板块清晰流畅,语文要素落地,教师教的容易,学生学得轻松,是一节扎实高效的课堂。
课后,现场随机组合成了16个小组,老师们结合展示课例或教学实践,针对“本堂课开展了哪些有效的学习活动”和“构建并实施开放而活力的语文课堂”这两个话题进行了互动交流,并积极表达了自己的思考体会。
随后,工作室中来自高新实验一小的黎雪原老师结合课例进行了以“生长课堂,自然生成”为题的评课。她首先进行了教材分析,指出本课抓住了诗歌的文体特点进行了多种方式的朗读教学。在课堂中,教师注重支架搭建,帮助学生更好地达成“边读边想象画面”这一目标。
接着,教研员竹永萍老师就九龙小语的“作业设计与实施、单元评价、期末评价、质量评价”的四层级评价进行了专业解读。她强调了教师在开展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时,要学会利用生活资源,联系实际开发作业,将课堂作业尤其时课堂笔记落实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进行单元评价时,要树立单元整体意识。她还特别指出,单元试卷的批改要基于儿童立场,基于对文本的理解,不要唯参考答案为唯一答案。教师要学会优化作业设计,真正实施作业分层设计,促进教育向高质量发展。
最后,区进修学院书记、江涛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江涛女士进行了活动总结。她首先抛出话题,让老师们进行了此次教研活动的关键词检索,让大家更加聚焦儿童立场、作业设计等问题。接着,她提出老师们要明晰语文课程的三个基本任务: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打基础;为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个性品质的树立打基础;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打基础。最后她强调老师们要研读课标、教材、学生,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而努力。
本次教研活动务实、高效,为九龙坡区、高新区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互动学习、展示自我的平台,达到了辐射共勉、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定将起到坚实的推动作用。

牟晓秋老师主持教研活动

肖雪老师进行专题小讲


彭燕老师执教《童年的水墨画》


老师们随机分组进行话题研讨


抽取小组进行汇报交流

舒晓玲老师进行经验交流

黎雪原老师进行评课

区教研员竹永萍老师点拨指导

区进修学院书记、江涛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江涛女士作引领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