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明媚无限好,风和日丽万事新。2021年3月24日,九龙坡区江涛名师工作室和成都新都区骆志菊名师工作室正式开启了同研共学之旅。两地教委相关领导、城口县朱小莲名师工作室成员、以及九龙坡区、高新区部分教师代表30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活动。
伴随着江涛工作室新学员饱含深情的《中国话》暖场朗诵,研讨活动拉开了序幕。首先是谢家湾小梅花丛书赠书仪式。陈瑜副校长致以热情洋溢的欢迎辞;随后参会领导为成都市新都区相关学校、九龙坡区学校代表以及城口县朱小莲名师工作室代表赠书;最后潘晓峰副主任发表了讲话,他强调要践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影响、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做好谢家湾小学课改成果的推广运用,为成渝两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深化课改 以文育人
碧空翱翔领头雁,携手迈进新征程。赠书仪式结束后,江涛工作室主持人、正高级教师、重庆市特级教师江涛书记围绕《回归语文教育本质,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作了专题交流。她从四个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自己对语文的理解:
语言是民族文化之根。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绝不是只看成无生命的工具。语文学习的核心目标是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审美能力得到发展的过程,也是文化理解与传承的过程。语文教育的本质教人写字、读书、写作、做人。小学语文学习的任务是为学好其它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九龙坡区提出了“关注生活、引领生长、经验改造”的生本理念。九龙小语要走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学习;走向关注素养目标的发展性、过程性、综合性评价。
实践出真知,磨练长才干。江涛工作室学员李勇老师以六年级下册五单元为例,向老师们分享了基于单元整体教学,如何做到单元教学的“上下勾连”“左右关照”。欧宏、邓剑东老师基于单元整体教学,分别执教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表里的生物》,立足于单元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用表格和思维导图搭建支架,整堂课学生沉浸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对科学精神有了新的理解。竹永萍老师从“备教学评”一致对课例进行点评。
为问而问 因问而升
成都市新都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四川省特级教师骆志菊女士从《基于需求抓研究,谋求提升重实践》给讲了他们工作室是如何通过聚焦学习问题,开展系列主题研究活动,并结合课题研究分享他们利用统编教材进行“提问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紧接着骆志菊工作室成员陈小丽老师围绕着“提问策略”同老师们详细地交流了如何通过置疑巧问、以问引疑、以问导释来引思维之泉、激发学生的思维之花。如何把想到的说出来、做出来,更重要是要课堂实践。康燕、李东老师共上课外文章《小田鼠弗雷德里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问,通过对问题的梳理和筛选关注学生真正感兴趣的问题,并尝试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在探究中从浅层走向了深层。杨谦玉老师从问题的提出、提炼、提升三个层次小结了提问策略的方法。
研讨碰撞 学思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参会老师们围绕学习内容就“如何实现课外阅读课程化”“如何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进行了SCL研讨。名师工作室的学员和部分老师代表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借助思维导图阐述了自己的思考和启发,在随机抽签交流话题中,他们积极思考,碰撞思维。
江涛书记做了总结发言,她强调育人目标要走向培养“完整的人”,切忌“只顾眼前得失”;课程内容要从教材出发,超越教材,切忌“一本教材打天下”;课程实施要教学做合一,切忌“一讲到底”;课程评价要走向多元评价,切忌“一锤定终身”。
教育,党之大计,国之大计。此次成渝名师联合教研活动开启了“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共创教育美好未来”新篇章。我们坚信随着九龙坡区和新都区教育共建共享和深度融合,必将培养出一批高质量的教师,实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高质量教育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江涛工作室学员诵读《中国话》

胡伟科长做重要讲话

潘晓峰主任发表重要讲话

赠书仪式——谢家湾小学“小梅花”课程系列丛书推广

江涛工作室主持人江涛做专题发言

骆志菊工作室主持人骆志菊做专题发言

骆志菊工作室成员陈小丽老师发言

江涛工作室成员李勇老师发言

骆志菊工作室学员康燕老师上课

骆志菊工作室成员李冬老师上课

谢家湾小学学生暖场表演



江涛工作室成员欧宏老师上课

江涛工作室成员邓剑东老师上课

江涛工作室成员、朱小莲工作室成员、部分九龙坡区、高新区老师代表进行小组合作








骆志菊工作室成员杨谦玉老师点评

九龙坡区教师进修学院语文教研员竹永萍点评

江涛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