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跃过了春暖花开,5月22日上午,九龙坡区与高新区小学科学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开展了5月的科学研训活动。在区教师进修学院的统筹安排下,由九龙坡区科学教研员潘波老师主持,围绕“小学科学线上线下教学衔接与提质研讨”的科学研训活动圆满落幕。
疫情期间,为减少聚集风险,科学研训活动也迎来了新方式。在潘老师引导下,本次活动采取钉钉平台网络直播的形式,九龙坡区、高新区60所小学超过317名专兼职科学教师积极主动参与,老师们在两个多小时的研训活动期间共发言436条,点赞3784次,大家积极为科学课堂线上线下教学衔接与提质献言建策。
研讨活动在潘老师主持下由杨家坪小学姜艳燕老师、谢家湾小学史俊飞老师、森林小学陈卓老师三名优秀科学教师分别从“线上线下教学衔接与提质经验分享”“线上线下教学衔接与提质校本教研开展”和“三年级新教材实验考查量表解读”等专题研讨与交流。
首先,姜老师向大家介绍了疫情期间杨家坪小学的线上教学方式,从详细的教学计划,到丰富的教学内容,都展现了杨家坪小学在疫情期间组织学生开展线上学习和返校之后线下学习的良好科学学习氛围。通过对线上教学的调查统计,姜老师还总结了线上教学遇到的一些问题,例如实验材料准备受限、家长重视不足、缺乏情感交流等。在接下来的线下教学中,科学老师们有针对性地做了计划调整,主要注重了对线上教学的及时查漏补缺,以学定教、以教论学、以评促学为基本原则将学习内容进行更加合理化的调整补充,进一步规范疫情期间实验教学开展,确保科学学习的质量提升。
作为拥有199个教学班的谢家湾小学师生学习规模庞大,他们是怎样做好学校科学组线上线下的教研工作,保障学生科学学习顺利进行的呢?史俊飞老师细致地分享了谢家湾小学的科学组的校本教研工作。
谢家湾小学以“内容一个不减少”“目标一个不降低”“学生一个不落下”为科学教学教研的指导思想。合理统筹科学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居家学习的特点,划分线上与线下教学内容,保证内容不减少。灵活选用线上线下结合教学,建立居家学习小分队,确保了每一个学生不掉队。科学实验教学承载着科学学习目标落实的重要使命,疫情期间,学生实验的有效开展难度增加,谢家湾小学对学生科学实验进行分级处理,将实验分为“居家实验、演示实验、单人探究实验”三类型进行,为更多学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史老师还介绍了谢家湾小学科学组对科学评价体系思考与实践,老师们更加注重平时评价、过程性评价,摒弃了传统的100%的纸质评价方式,建立了以“操作技能、学习常规、总结性评价”为主要内容的2+4+4评价体系,对学生科学学习的“实验操作、校外探究、居家学习、课堂表现、材料准备、科学概念知识”等多方面的学习情况进行过程性与阶段性学习进行全面评价,展现了谢家湾小学在科学教育中为激励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走出了新的一步。
森林小学的陈卓老师是九龙坡区的科学骨干教师,他在学校担任三年级科学新教材的教学任务,对三年级学生学习新教材的情况较为熟悉,作为三年级新教材实验考查量表研制的老师之一,他代表研制组的老师从专业角度,解读了老师们都很关心的三年级新教材实验考查可能遇到的新问题。由于三年级科学改用2017年新课标的新教材,很多老师对新教材中如何引导学生开展好相关实验操作拿捏不准,陈卓老师将三年级新教材的实验进行了梳理,对一些学生学习较困难的实验操作细节进行了分析梳理,例如《空气有质量吗?》《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实验中如何更好地对皮球打气、更好地称一袋空气质量,以及实验可能出现的不准确现象,实验中的注意事项等问题细致入微的分析讨论,老师们通过陈卓老师对实验及实验考查量表的分析,更加感受到新教材科学实验的严谨与考查的必要性,也对三年级新教材的实验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
虽然这是一次全新的教研方式,但两个区的科学老师对科学研讨的热情依旧高涨,在三位来自不同学校的科学老师精彩纷呈的分享后,各校老师们纷纷在线提问,潘老师还进行了详细的补充,为大家在线答疑解惑,两个多小时的研讨时间不长,但老师们在这次网络教研中受益匪浅。“教而不研则愚,研而不教则虚”,教无涯,研无止,相信在九龙坡区、高新区的教师们在进修学院的带领下,每次研训活动都会收获满满,学生的科学课堂学习也会更加丰富多彩!


大学城二小科学组集体参与科学网络研训

人和小学科学组集体参与科学网络研训

大学城树人思贤小学科学组集体参与科学网络研训

石桥铺小学科学组集体参与科学网络研训

陶家小学科学组集体参与科学网络研训

歇台子小学科学组集体参与科学网络研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