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方案、新课标颁布以来,“核心素养”成为关键词,教学、教研、科研均围绕核心素养的培育、内涵、发展策略等方面开展研究,老师们对如何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即如何制定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如何体现结构化特征的教学内容、如何实施背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等比较困惑。11月9日,九龙坡区小学数学“基于学习方式变革的课堂教学研讨暨送课”活动在陶家小学举行,进修学院数学教研员喻显文老师、川外附小兼职教研员庞毅老师,以及来自西彭片区100余名数学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由兼职教研员庞毅老师主持。本次研讨活动分为课堂观摩、互动研讨、教研沙龙、专题引领四个环节。
第一节观摩课《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邓发远老师和二年级三班的同学为我们呈现了一节精彩纷呈的课堂展示。邓老师抓住学生生长点,从孩子们将开展种植活动,如果从应季的蔬菜中选择一种,应该怎样选蔬菜这一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经历数据收集,整理过程,认识简单统计表,会用数据进行分析。课堂中的一大亮点是让学生经历了真实的投票过程,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让学生感受了画“正”字的优越性。整堂课不仅从新授还是课堂练习,都体现了教学的精心设计,让学生能够运用调查研究解决生活问题,通过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第二节观摩课《因数和倍数》,骆大坤老师和五年级二班的同学一起挑战了五年级下册的课程内容。整节课中,骆老师带领同学们在回忆与质疑中引出学习目标,在思考与表达中建构意义模型,在应用与迁移中建构方法模型,在回顾与反思中梳理拓宽视野,在评价与质疑中完善知识结构。该课以“任务”设计观念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在一步步任务的落实中,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使学生的新知探究始终建立在自主探索、主动建构和自然生成之中。真正做到了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提升了数感、几何直观、运算能力、推理意识以及模型意识。
然后重庆谢家湾学校陈勇老师、巴山小学骆大坤老师老师作了课例设计说明及磨课经验分享。
互动交流环节,西彭一小老师廖琳琳老师认为《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亮点一是有试记录,有再记录,二是习题设计充分运用于生活,三是在记录完以后,有监督员监督,解决了数据容易统计出错的最大难点。铝城小学刘老师认为对比是数学教学中的主要方式,《因数和倍数》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倍和倍数的对比,因数倍数的特征与不同,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最后,区教师进修学院数学教研员喻显文老师对本次活动做了引领式培训,结合两节展示课,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与学方式的选择、改进建议三个方面进行了培训和点评,对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梳理了清晰的路径,根据内容选择适合的教与学方式提出了明确的建议,使得学生主体与教学主导相得益彰,既要发挥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激情,培养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要彰显引领、促进、推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培育核心素养。喻老师建议深读教材,理解意图,根据教材设计课堂教学,这是教学的主要抓手,是呈现高质量课堂的主要方式。
本次研训活动,采取围绕变革学习方式、突出学科实践、促进学生发展、培育核心素养为目的,展示精品课例,挖掘课堂内涵,发展数学思维,培育核心素养,给老师们搭建了一个思考的机会,交流的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