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确定“信息科技”为全国统一开设的独立课程科目。为使学校和教师理解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背后的理念,帮助学校和教师们及时把握信息科技课程准的要义,更好地明确未来工作方向和重点,10月27日,九龙坡区小学信息科技学科开展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培训研讨,活动由教研员慕长岭老师主持。

本次培训会邀请了重庆市教科院教研员李可老师对2022年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进行解读。李可老师从《课程标准》的研制背景与特征、课程理念及课程目标等方面为广大教师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解读,帮助老师们明确了教学方向。李老师针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和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老师应该巧妙的创设真实的问题或情境;二是要善于引导学生逐步分解问题,明确思考的路径,掌握问题解决的过程;三是利用学习支架,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关键节点、重要环节搭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紧接着人和小学的钟璐老师和富力南开的蒋元松老师分别就新课标学习情况,提出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钟璐老师谈了人和小学在学习新课标的过程中的几点做法: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专家课标解读视频、学习“行知杯”赛课视频、集体备课与课例研究......强调了新课标的变化,由独立开课变成了必修课。同时还提出了学习新课标遇到的问题:学习得不透彻,无法有效的落实到课堂。

富力南开的蒋元松老师从“惯”与“变”两方面提出了他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思考。蒋老师以“设计模拟声控灯”一课为例,提出新、旧教材之间教学目标的差异。新课标下学生通过学习,初步形成从整体到局部、从系统到具体模块的思维方式,及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意识、计算思维)。
最后信息科技教研员慕长岭老师做总结发言,他分析了目前信息科技教师对新课标学习、理解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开展新课标学习和落地课堂教学提出了工作建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课标的学习始于当下,却不止于未来。通过开展新课标学习分享会,老师们对新课标的认识与理解必将在思维碰撞中产生新的火花,促进老师进一步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将收获的感悟和方法实践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绽放课堂的精彩。